
近日,據(jù)臺媒引述消息人士的報道,臺積電歐洲建廠時間表將推遲兩年,業(yè)界因此推測,可能是車用芯片需求不再像之前一樣面臨大缺貨的局面。但不得不說,歐洲要提振半導體的雄心開始有了初步的苗頭,隨著《歐洲芯片法案》的正式通過,在歐洲這片土地上一座座晶圓廠正在拔地而起。
歐洲:一個“盛產(chǎn)”半導體巨頭的地方
在談新晶圓廠之前,讓我們再來重溫下歐洲半導體本來的實力。在全球半導體的版圖中,歐洲始終扮演著重要的一個角色,歐洲可以說是“盛產(chǎn)”半導體巨頭的地區(qū)。
首先,英國是化合物半導體王國,IQE是化合物半導體領域的龍頭,在化合物外延片領域,IQE占據(jù)全球60%的市場份額;英國還有Arm和imagination這樣的IP廠商,兩家均在全球十大半導體IP供應商之列;最近崛起的AI芯片公司Graphcore也是英國半導體產(chǎn)業(yè)的一顆新星。
然后,德國更是被冠以“歐洲最強工業(yè)國”、“世界汽車王國”的國家。在半導體領域更是有著不容忽視的實力,德國不僅有英飛凌、博世這樣的IDM大廠,英飛凌在汽車電子、電源和安全IC領域都處于第一的地位,在半導體產(chǎn)業(yè)鏈中,博世是少有的幾家既熟諳微機電行業(yè),又是電子和軟件方面專家的企業(yè)之一,在MEMS傳感器領域,博世市場份額大約為22%;有X-Fab這樣的晶圓代工廠,X-Fab是全球最大的SiC代工廠;還有全球第三大EDA設計公司西門子;在半導體材料領域,德國有Siltronic這樣的硅片廠商,SiCrystal SiC襯底供應商(已被日本羅姆收購),蔡司的鏡頭是光刻機的關鍵組件。
歐洲還有位于荷蘭的光刻機霸主ASML,長期位列全球半導體供應商20強的意法半導體和恩智浦,法國半導體硅片廠商Soitec等等。
可以看出,歐洲在整個半導體市場中,還是有很大的話語權的,但是歐洲缺乏先進處理器和晶圓廠。多年來,歐洲也曾嘗試過提升自身的芯片制造能力,但一直有心無力,此次《歐洲芯片法案》的通過,或?qū)闅W洲的制造產(chǎn)業(yè)注入一池春水。
芯片法案是助推器
在經(jīng)歷了芯片短缺和供應鏈依賴的弊端、意識到半導體市場蓬勃發(fā)展的分析后,歐盟委員會于2022 年 2 月 8 日提出了一套旨在加強歐盟半導體生態(tài)系統(tǒng)的綜合措施,即《歐洲芯片法案》,在過去的幾十年里,歐盟在全球市場上的微芯片產(chǎn)量一直保持在10%的穩(wěn)定份額,歐盟的目標是要將半導體產(chǎn)能提高到20%。該法案計劃投入430億歐元來支持芯片的發(fā)展,超過三分之二的資金被指定用于建設新的、領先的芯片制造廠,或“大型晶圓廠”。
2023年1月24日,該法案正式通過。根據(jù)最新的《歐洲芯片法案》草案及修正案內(nèi)容顯示,其芯片戰(zhàn)略主要圍繞五大目標:
強化歐盟在研究和技術層面的領導地位;
建立并強化歐盟在先進、節(jié)能和安全芯片設計、制造和封裝方面的創(chuàng)新能力,并將其轉(zhuǎn)化為商業(yè)產(chǎn)品;
建立一個適當?shù)目蚣埽?030年大幅提高芯片生產(chǎn)能力(在全球半導體產(chǎn)能中的份額提高到20%),減少對外依賴;
解決嚴重的技能短缺問題,吸引創(chuàng)新人才并支持熟練勞動力的培養(yǎng);
加深對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的了解。
歐盟委員會已撥出了150億歐元的資金用于到2030年的公共和私營半導體項目,這就為歐洲提供了發(fā)展的獨特機會,該舉措不僅吸引了歐盟成員國,也吸引了一些其他大型半導體廠商前往歐洲建廠。
涌入歐洲的新晶圓廠
歐洲要發(fā)展本地的制造產(chǎn)業(yè),位于本部的企業(yè)無疑是中堅力量。我們看到,英飛凌、ST、博世等此前有晶圓廠的廠商已經(jīng)紛紛建起了新廠。最令歐洲振奮人心的是,其吸引到了英特爾和Wolfspeed等廠商的入駐。
英飛凌史上最大單筆投資
2022財年英飛凌實現(xiàn)收入142.18億歐元,較上年的1100.6億歐元增長29%。英飛凌對此的分析是,導致營收增長一半以上的因素是半導體銷量增加的結果,這離不開英飛凌前端制造的產(chǎn)能擴充,包括2021年9月在Villach工廠(奧地利)開設的300毫米薄晶圓電力電子新芯片工廠,以及在德累斯頓(德國)和居林(馬來西亞)的產(chǎn)能持續(xù)擴張。
2023年2月16日,英飛凌獲準開始在德國德累斯頓市(Dresden)建設一座價值 50 億歐元(53.5億美元)的半導體工廠,該工廠將于 2026 年投產(chǎn),這也是英飛凌歷史上最大的一筆投資。該工廠將主要用來生產(chǎn)功率半導體和模擬/混合信號組件。英飛凌正在為該工廠尋求10億歐元的公共資金。
目前英飛凌在歐洲擁有多家前端和后端工廠。下圖是英飛凌在歐洲的制造廠和總部的位置,圖中標號①和③分別是英飛凌位于奧地利菲拉赫和德國德累斯頓的前端制造廠,②是英飛凌總部德國紐比堡,④是英飛凌位于德國雷根斯堡的前后端一體化的工廠,⑤和⑥分別是英飛凌位于瓦爾施泰因 (Warstein)和匈牙利Cegléd的2個后端工廠。
意法半導體:在歐洲新建兩座晶圓廠
意法半導體(ST)也是歐洲半導體巨頭的一員大將,2022年ST全年凈收入為161.3億美元,增長26.4%。2023年,ST計劃投資約40億美元的資本支出,主要用于提高12英寸晶圓產(chǎn)能,以及碳化硅芯片和襯底的產(chǎn)能。下圖紅色部分顯示了ST目前在歐洲擁有的工廠情況,可以看出,ST目前在歐洲大約擁有6座前端晶圓廠,3座后端工廠。
2022年8月4日,ST與GlobalFoundries簽署了一份商業(yè)和合作協(xié)議,在ST位于法國Crolles的現(xiàn)有300毫米工廠附近建立一個新的聯(lián)合運營的300毫米半導體制造工廠,主要是生產(chǎn)FD-SOI 或完全耗盡的絕緣體上硅的半導體制造技術的產(chǎn)品。該工廠的目標是到2026年達到滿負荷生產(chǎn),完全建成后每年可生產(chǎn)多達62萬片300毫米晶圓。該項目預計耗資57億美元。該晶圓廠的建造一方面能夠支持ST年收入達到200 億美元的計劃,另一方面,也將幫助格芯基于其流行的 22 納米 22FDX 芯片制造工藝生產(chǎn)更多芯片。
10月,ST又宣布,將在意大利建設一個集成的碳化硅 (SiC) 襯底制造工廠,這將成為歐洲第一家量產(chǎn)150mm SiC外延襯底的工廠。它與現(xiàn)有的SiC器件制造設施一起建在意法半導體位于意大利卡塔尼亞的工廠,卡塔尼亞一直是ST功率半導體專業(yè)技術的中心,ST在這里與意大利研究實體、大學和供應商進行了集成研究、開發(fā)和制造SiC,此舉將推進意法半導體碳化硅業(yè)務垂直整合戰(zhàn)略。ST預計將于2023年開始生產(chǎn),從而實現(xiàn)內(nèi)部供應和商業(yè)供應之間的SiC襯底供應平衡。意大利政府將在國家復蘇和恢復力計劃的框架下,在五年內(nèi)向該工廠投資7.3億歐元。
博世:不斷擴建的兩大晶圓廠
博世主要有兩家大型晶圓廠,分別位于羅伊特林根和德累斯頓。其中,博世德累斯頓晶圓廠的核心技術為直徑為300毫米晶圓制造,單個晶圓可產(chǎn)生31,000片芯片。自2010年博世引入200毫米晶圓技術,在羅伊特林根和德累斯頓兩個晶圓廠的投資已達25億歐元。除此以外,博世還投資了數(shù)十億歐元用于微機電技術開發(fā)。
2022年,博世投資超4億歐元擴建其位于德國德累斯頓和羅伊特林根的晶圓廠(主要)以及位于馬來西亞檳城的半導體測試中心,2022年該廠的產(chǎn)能將得到進一步提升。其中德累斯頓晶圓廠于2022年7月開始生產(chǎn)300毫米晶圓,比原計劃提早了六個月,首先用于博世電動工具。面向汽車客戶的芯片于9月開始生產(chǎn),比原計劃提前了三個月。2023年約5000萬歐元將被用于建設毗鄰斯圖加特的羅伊特林根晶圓廠。
英特爾:德國建廠“雖遲但在”
英特爾在歐洲已有 30 多年的歷史,歐洲出臺了《歐洲芯片法案》之后,也吸引了英特爾再次投資擴產(chǎn)。早在去年3月中旬,英特爾宣布其IDM2.0計劃的第一階段是未來十年內(nèi)在整個半導體價值鏈中投資多達800億歐元。初始階段,英特爾計劃在德國馬格德堡建設兩座一流的半導體工廠,預計將于 2023 年上半年開始建設,2027年投產(chǎn),項目預計總耗資170億歐元。
但是2022年由于能源危機而引發(fā)的能源和原材料成本上漲的原因,去年12月份,英特爾宣布推遲原定于2023年在德國開設芯片工廠的計劃。據(jù)消息指出,英特爾將建廠預算設立為170億歐元,但現(xiàn)在價格飆漲至約210億歐元。再加上2022年英特爾營收下跌較嚴重,收入缺口也是建廠推遲的考量因素。2022年英特爾全年營收為631億美元,較2021年的790億美元下跌20%,凈利潤為80.14億美元,較2021年的198.7億美元暴跌60%,這幾乎是是英特爾20多年來最糟糕的年報。而且英特爾CEO基辛格表示,經(jīng)濟的不確定性持續(xù)到2023年。因此,英特爾希望歐盟能在已經(jīng)承諾的68億歐元的基礎上,再獲得32億歐元的補貼。
不過盡管存在這些財務的問題,英特爾堅稱將繼續(xù)建設新的德國芯片廠,目前英特爾正在仔細監(jiān)測市場狀況,并與政府合作伙伴密切合作,以最佳方式推進我們在馬格德堡和俄亥俄州的計劃。
Wolfspeed正在德國建立最大的SiC工廠
Wolfspeed宣布將斥資30億美元,計劃在德國薩爾州建造一個高度自動化的200毫米SiC晶圓制造工廠。該工廠將建在薩爾州一座占地35英畝(14公頃)的前燃煤電廠上,這是Wolfspeed在歐洲的第一家工廠,也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碳化硅芯片生產(chǎn)工廠,晶圓廠建設預計將于 2023 年上半年開始建設,并計劃在四年內(nèi)開始批量生產(chǎn)。新工廠是Wolfspeed 65億美元全球產(chǎn)能擴張計劃的一部分,將支持其2027財年40億美元的長期收入前景。
Wolfspeed 的選址很大程度上歸功于其合作伙伴采埃孚,這家汽車供應商已在薩爾州開展業(yè)務數(shù)十年,并與該州的政界人士有著相應的良好聯(lián)系,采埃孚將投資1.85億美元入股該芯片廠,并將持有該研究中心的多數(shù)股權。除此之外,據(jù)Wolfspeed CEO Gregg Lowe表示,Wolfspeed預計將獲得投資金額的20%的補貼。
正在考慮的臺積電?
臺積電自2022年下半年以來,在美日等地建廠的計劃已經(jīng)明朗,歐洲也是臺積電考量的一個重要地區(qū)。早在去年底,就有消息透露出臺積電有意在德國建廠,據(jù)知情人士透露,臺積電將在今年派遣一個高管團隊前往德國,討論政府對未來工廠的支持程度以及當?shù)毓湞M足其需求的能力。據(jù)晶圓廠工具制造商的消息來源稱,德國的德累斯頓最有可能成為該地點。
不過近日據(jù)臺灣媒體報道,臺積電考量到汽車芯片供需不再嚴重吃緊,加上多數(shù)汽車芯片客戶可轉(zhuǎn)至日本、美國等地的工廠生產(chǎn)后,決定將歐洲建廠時間表將推遲兩年。不過對于這些傳聞,臺積電一概是不予評論。
寫在最后
與其說是晶圓廠涌入歐洲,更確切的來講,是德國??梢钥闯觯跉W洲諸多國家中,德國是大多數(shù)廠商建造晶圓廠商選址的候選地,這里面的一大原因是,德國以其卓越的工程技術而聞名,德國汽車工業(yè)在全球向電動汽車的過渡中發(fā)揮著關鍵作用,而汽車芯片的需求將在未來十年蓬勃發(fā)展。在歐洲的晶圓廠版圖中,德國將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。
以上內(nèi)容轉(zhuǎn)自半導體行業(yè)觀察